近日,柳覃高速公路關鍵控制性工程白鶴隧道左洞順利貫通,標志著這條穿越廣西復雜地質區的隧道工程取得突破性進展。中鐵十四局青島公司數字測繪中心測量團隊依托獨創的測量技術,為順利穿越這一“地質迷宮”提供了核心技術支撐。
白鶴隧道洞口(楊利明?攝)
白鶴隧道位于廣西貴港市覃塘區山北鄉北部險峻山區,屬越嶺分離式隧道。中鐵十四局青島公司數字測繪中心承擔了包括從施工前控制測量-建立地面控制網到施工中校準中線、控標高再到竣工后全面測量形成竣工資料,為驗收和運維提供依據的全流程測量任務。
隧道穿越區域地形起伏劇烈,最大相對高差達80.8米,最大埋深約80米。加之滑坡斷層帶內碎裂狀巖體、蛛網密布的巖層裂隙,使施工面臨“步步驚心”的挑戰。“0.1毫米的偏差就可能引發塌方連鎖反應,測量數據就是隧道施工的生命線。”測量隊長楊利明的話道出了任務的艱巨。
洞內昏暗的作業環境和脆弱巖層,如同懸在頭頂的利劍。面對挑戰,測量團隊創新構建“天地一體”測量體系,洞外依托北斗系統搭建24小時連續觀測的GNSS控制網,確保基準坐標“零漂移”;洞內每100米布設精密導線點,通過徠卡全站儀實現毫米級動態監測。洞內外數據實時聯動校準,為施工提供“分鐘級”更新的精準導航。
復核隧道仰拱填充標高(楊利明?攝)
測量系統要真正落地,考驗的是測量隊員們的日夜堅守。從晨曦微露到深夜燈火,測量隊員始終戰斗在最前沿,掘進面硝煙未散,他們戴著密封面罩完成每循環2米的軸線放樣;掌子面燈光下,密密麻麻的測量數據為控制超欠挖提供決策依據。他們用日復一日的精準操作,將“毫米級精度”刻進隧道延伸的每一寸軌跡。
艱辛付出換來豐碩成果。貫通誤差實測結果顯示,隧道橫向偏差僅2.3毫米,高程偏差僅1.8毫米,幾乎實現“零誤差”貫通!為后續隧道襯砌、路面施工提供了精準數據支持,也為下一步施工積累了寶貴經驗。數字測繪中心用精湛的測繪技術與嚴謹的專業素養,為這條連接桂中與北部灣經濟區的交通大動脈早日建成通車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