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隨著包神鐵路達拉特北站軌道電路與信號機實現精準聯鎖,標志著由中鐵二十局承建的包神線七站室外信號設備改造工程順利竣工,為全國冬季能源保供再添一道“安全閥”。
調試軌道電路(甘甜 攝)
包神鐵路全長192公里,是內蒙古自治區東勝煤田與陜西省神府煤田的運煤專線,更是我國煤炭運輸體系中的關鍵通道。目前,該鐵路年運量已突破億噸,直接支撐蒙陜能源基地的煤炭外輸,對保障國家能源供應大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信號系統作為鐵路運行的“中樞神經”,其穩定性直接關系能源運輸的安全與效率。此次改造工程緊扣重載運輸核心需求,實施系統性升級:全面更換老化的轉轍機、軌道電路與信號機,徹底解決軌道分路不良問題;升級電碼化設備,實現機車信號在站內全程連續顯示,提升行駛指引連貫性;擴容信號電源屏,強化供電穩定性,有效規避電力故障對運輸的影響,全方位適配重載鐵路高強度、高負荷的運行特點。據統計,項目施工期間累計敷設電纜超百公里,更換設備近千臺套,成功攻克風沙防護、線路兼容等多項技術難關。
調試軌道電路(馬超 攝)
“改造工程完成后信號設備更靈敏,駕馭大功率機車更有信心了!”長期往返于蒙陜兩地的機車乘務員感慨道。改造工程落地后,智能監測系統可實時掌握10類設備運行狀態,故障響應速度提升60%;設備標準化整治使故障率降至歷史最低,預計每年可減少非計劃停時超300小時;電碼化全覆蓋實現站內機車信號貫通,為萬噸列車智能駕駛提供有力支撐。
改造工程現場(甘甜 攝)
此次改造工程的順利開通,讓包神鐵路這一連接蒙陜煤海的“鋼鐵巨龍”憑借更穩定、更高效的信號系統,夯實了自身3億噸級運輸能力的設備基礎,為冬季能源安全輸送及生產用電穩定供應提供堅實支撐,為國家能源運輸通道持續暢通提供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