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電話,公司就幫我遠在異地的父親協調好了醫院,那一刻,公司就是我們最堅實的后盾。”近日,中國鐵建港航局武漢分公司一名職工談及公司的醫療幫扶機制時,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這正是公司構建“企業大家”與“職工小家”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寫照——企業如陽光雨露般滋養著每一個小家,而小家的安穩幸福,也匯聚成企業砥礪前行的磅礴力量。
筑牢健康港灣,撐起暖心“保護傘”
職工健康是企業寶貴的財富。面對“看病難”這一痛點,該公司工會與中部戰區總醫院攜手,協調湖北省內優質醫療資源,為職工及家屬解決實際困難。今年5月,雙方達成“急診就醫綠色通道協議”,為職工及家屬筑起堅實的健康屏障。
“鐵軍”救護隊成立授旗儀式( 王一丁 攝)
9月初,某職工遠在異地的父親突發頭暈,當地醫院多次檢查未能確診。職工無法親自照料,只得向工會緊急求助。工會迅速啟動醫療幫扶機制,依托與中部戰區總醫院的合作,第一時間聯系院方,并精準對接至重慶第四軍醫大學陸軍特色醫學中心。經多方高效聯動,該公司不僅成功為職工家屬完成掛號,還協調醫院次日安排老人入院。入院后,醫院第一時間確診了病情,隨即開展介入治療,化解危險,讓職工懸著的心終于落地。截至目前,該機制已惠及10名職工及家屬,涵蓋門診、手術等多類需求。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早在去年12月就與中部戰區總醫院共建“項目工地應急處置遠程協助工作機制”,該機制不僅為基層員工筑起了生命健康的堅實防線,還通過建立外部聯動、參與社會救援等志愿服務,展現了企業的“鐵軍”擔當與社會責任感。
一個電話、一條信息,就能啟動院前指導、協調轉運、優先檢查等全流程服務。當職工不再為“家人就醫難”而憂心,當大家真切感受到“公司掛念我”的溫暖初心,公司真正實現“醫療無邊界、服務零距離”,為每個小家撐起堅實的保護傘。
厚植成才沃土,鋪就成長“快車道”
從校園到工地,如何讓“萌新”不迷茫?該公司從起點就鋪就了一條充滿溫度的成長跑道,依據每個人的個性與潛力量身定制“成長路線圖”,實現“三個月熟悉崗位、半年獨立作業”。
張鵬跟著師父下現場(李莉 攝)
10月23日,作為武漢“五環十八射”交通規劃中沿江快速射線的關鍵部分——左岸大道三環線萬家湖南路項目迎來首片鋼箱梁成功吊裝的關鍵節點。吊裝作業前,新員工張鵬正逐一核驗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情況,仔細檢查吊裝警戒區設置是否規范,并確認作業面已完全清場。這套嚴謹細致的標準化安全流程,他已能嫻熟地執行到位。張鵬的快速成長,是項目部深化“導師帶徒”人才培育機制的生動縮影。在導師的“傳幫帶”下,他迅速成長為一名獨當一面的現場安全“哨兵”,將隱患消除于萌芽。
初到左岸項目,研究生畢業的張鵬雖頭頂“高才生”光環,卻深感“本領恐慌”。項目為他指派的導師——安全部長王偉,既是傾囊相授的嚴師,也是關懷備至的“好大哥”。在王偉帶領下,張鵬扎進工地,將理論知識與現場實際融合,逐步練就了辨識隱患的“火眼金睛”。
導師的手把手教導,讓冰冷的鋼筋混凝土化作滋養新苗的溫暖土壤,這份關懷更延續至職工職業生涯全過程。該公司工會踐行“從入職到退休,從成長到安康”的全周期關愛,讓每一位職工在組織的守護中安心奮斗、無憂前行。
傳遞組織溫情,打造幸福“強磁場”
守護職工,更要關懷他們身后的家庭與未來。該公司工會將愛的維度拓展至“下一代”,通過一系列有深度、有延續的活動,護航職工子女的成長之路。
公司新職工輔導公司職工子女(謝美 攝)
從“清風傳家、廉潤港航”六一主題活動在孩子心中播下廉潔種子,到精彩紛呈的“港航之旅夏令營”讓親子關系在互動中升溫,再到“一對一”金秋助學志愿服務,它不僅限于課業輔導,更注重精神陪伴與價值觀引導。該公司工會與團委聯合下發《青年大學生與職工子女“一對一”助學志愿服務倡議書》,以“線上+線下”雙軌模式,組織新員工與職工子女結對,用實際行動助力孩子們成長。
該公司一名職工的孩子正讀初中,數學一直是薄弱科目。通過“金秋助學”機制,孩子與2025屆畢業生王志海結成了幫扶對子。在王志海耐心細致輔導下,孩子的數學成績在月考中從中等躍升至班級前列。“以前忙工作,顧不上孩子的學習。現在有了公司的助學幫扶,孩子成績上來了,一對一的教學就是給力!”她感動道,這正是“企聯家和”理念落地生根的生動寫照,也讓“金秋助學”的溫暖在職工家庭中持續回蕩。
從職場新人的茁壯成長,到職工健康的堅實守護,再到下一代的暖心陪伴,中國鐵建港航局武漢分公司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企業如家”的深刻內涵。在這里,沃土育繁花,每一分努力都被看見;港航筑暖家,每一處細節都充滿溫度。未來,公司將繼續以責任為基、以關愛為橋,攜手每一位職工與家庭,共同書寫更溫暖、更有力量的成長篇章。